电网企业在这次破除垄断的电力体制改革进程中一直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所谓“改革”要动的自然是电网企业的利益,开放售电侧,将民资引入市场,无疑是在“割肉”。
而改革的进程又不可缺少电网企业的配合,此间利益博弈充斥着极大的智慧。
伴随电改六大配套的下发,电网企业角色日益清晰,全球电气资源带你来揭秘。
【电改不触碰体制 电网企业在电改前后不会有大的改变】
电改文件避开的,即现有央企垄断经营的国有体制。
从售电侧来看,配套文件首次明确了电网企业可以成立售电公司,就是说电网企业除了输电、配电之外也将参与售电。此前业内的猜想即拆分电网企业销售业务被否定。
从配电网角度看,本次电改仅放开了增量配电网部分。也就是说,所有存量配电网仍保留在现有电网企业手中,只有新建的配电网才有可能引入社会资本。
从电力交易机构的方面看, 配套文件将“相对独立的电力交易机构”定义为三类模式,即电网企业相对控股的公司制、电网企业子公司制和会员制。前两类形式表明电力交易中心仍由电网企业控制,而对于第三类会员制交易机构的模式,配套文件并未具体阐述。
再从电力调度方面看,调度业务仍归属现有电网企业实施。
对电网企业来说,本轮电改对其造成的最直接的变化就是电网企业在输配电过程中,从过去买电卖电赚“差价”,变成了从政府核定的输配电价中,赚取固定收益。
除此之外,电网企业在电改前后不会有大的改变,以其在电力交易和调度上的绝对话语权,继续保有其在售电市场强大的市场控制力。即便售电市场放开,有部分社会资本进入到售电公司领域,也很难与现有电网企业形成有效竞争关系。
【电网企业不再以售电为主要收入来源】
“改革后,电网企业按照政府核定的输配电价收取过网费,不再以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的价差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可以保证其向所有用户公平开放、改善服务。”在提及本轮改革对电网企业的定位时,发改委负责人表示:“通过严格审核电网企业准许成本,可以促进电网企业改进管理,核减不合理支出,抑制不合理投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这次电力改革,对电网企业是一次不小的转型。”国家电网公司一家直属单位的员工说:“以前是负责买电售电,现在只收取‘过网费’,这会使电力公司的总收入大幅下降,也会影响电力职工的福利待遇。但放开两端是市场化趋势,没有人能够阻挡的。”
据了解,2013年国家电网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498亿元,净利润517.3亿元。而此次改革后,电网公司营业总收入很有可能直线下降。
“此次改革,电网企业明显是利益受损方,被切掉了一块比较大的蛋糕,至少在短期内是这样的。”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执行总监吴杉杉说:“但长远来看,这有利于保障电网企业长期稳定收入和收益。从欧洲等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电网企业也会甩掉一些包袱,提升净资产收益水平。”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相关人士也表示:“这会使电网企业更加专注电网资产运营和提高输配电服务水平,激励其降本增效,使电网企业真正回归到社会公益性的本位。”
【电网是本轮电改的最大赢家吗?】
专家认为,在一个相对开放的产业链中,加上交易机构受到由各个市场主体组成的管理委员会的制度约束,电网企业的售电公司,与社会资本组建的售电公司、发电企业的售电公司,处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谁能胜出、谁能获得用户,是基于生产力的竞争,也即谁能提供更廉价的电价、更好的服务。
另一名资深业内人士称,现在是电网的巅峰时期,统购统销统一调度统一结算,装备企业也很多,全世界能做到国网这样的已经算顶峰了。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任何改革其实都会削弱电网目前的竞争优势。但这对行业来讲是好事,有利于还原电网本来的定义,也能倒逼电网自身的改革。
因此,身为被改革者的电网企业,角色十分微妙,并非最大赢家。虽暂时保住了腾挪和转型的时间,但从长远看,电力行业的市场化改革最终必然会构建起一套全新的电力工业体系,电网企业的身份也将随之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