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电力企业如何发力?

2015/9/24 16:08:50

9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外发布,宣告了一场关乎中央和地方逾15万家国有企业、100多万亿元资产和3000多万职工利益的改革大戏正式启幕。


能源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行业,其改革的成败直接关系着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那么,在国企改革的大框框下,电力行业又将出现哪些新变化呢?


一、新型售电公司成立,资本结构多样性


成立资本结构多样性、多成分的售电公司是电力体制改革中的具体化执行,意在打破国家电网公司在电价上的垄断地位。现存的发电公司可能成为这一具体执行方案的最大受益者,理论上,发电公司可以成立自有售电公司,只需向国家电网公司交一定的过网费即可。


二、电力垄断局面破冰,地方主导的投资驱动抬头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顶层设计的电力体制改革意在增加电网公司的服务功能,若要削弱电网垄断地位,必须降低地方政府与地方电网公司的关系耦合程度,从而削弱电网与地方政府间的利益关系,地方政府的注意力将会转移到财政创收、创造就业岗位等因素,极有可能在政策上、财政或税收上支持或鼓励社会资本加入到电力行业的竞争当中。


地方政府能够在具体执行层面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关键要看电力体制改革是否能够给当地政府带来新的机遇,随着地方电网公司给地方政府带来的利益创收的逐渐降低,这种转移将是必须的。


三、电网将逐步向公共服务企业过渡


目前,最为市场关注的莫过于输配电价改革,从地方试点方案看,电网企业将通过收取过网费获得创收,逐渐剥离出发电售电与电网收入的关系,这样电网企业就能在发电企业与电力用户交易过程中保持中立,没有了干预电力市场的权利,也将会驱使电网企业更加注重输电、配电等自身业务的发展与规划。


这也是电改“9号文”的“管住中间、放开两端”的具体表现,对于电网企业而言,破除了统购统销、赚取差价的盈利模式。不过,这一景象的实现还需要很长的时间,而电网如果仅靠收取过网费获得收入,也将迫使电网企业剥离出自身的一些业务,否则,盘根错节的利益链条很难让电网企业顺利的过渡到公共服务企业。


电力改革涉及千亿市场的再分配,这注定了改革进程中必然是阻碍重重。不过,伴随着电改关键配套文件的密集出台,电改瓶颈将逐步破除。



四、电力设备国有控股企业有望添加活力


国企改革对电力设备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


(一)国有控股企业员工持股有望破冰。之前以国网系为代表的国企对于员工持股的态度是上面没有正式文件便不会考虑员工持股,《意见》明确提出支持人才资本和技术要素贡献比较高的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国企员工持股有望实施。


(二)国企并购步伐有望加快。《意见》鼓励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入股非国有企业,为大型国有控股企业并购民营企业提供了政策支持,在电力设备行业(尤其是配网设备行业)竞争加剧毛利率下滑的背景下,实力雄厚的国企迎来实施并购的良好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