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南京220千伏滨南变改扩建工程现场,专业人员扫描设备上的二维码,便获得了设备从采购、建设到运维等所有阶段的信息,业务协同水平大大提升。这都得益于电网实物资产统一身份编码(简称电网资产实物ID)建设,就像给电网设备发放了“身份证”,扫一扫便拥有了电网设备的“全息画像”,让电网资产真正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追溯,管理成本不断优化。
扫码信息全知道
“一站式”作业效率高
7月6日一大早,负责变电站验收的江苏南京市供电公司富城运维班值班员苗阳就兴奋地往工作区赶。他边走边告诉记者:“我现在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这可都是变电站设备‘身份证’的功劳!”
什么样的“身份证”有这么大能力?记者在南京220千伏滨南变电站找到了答案。在这里,一台台设备的不锈钢铭牌上除了其基本信息,还多了一个二维码。
可别小看这个二维码,它是由供应商统一制作并安装在设备本体上,作为永久的身份编码,贯穿设备的全寿命周期。
苗阳打开一台平板电脑,点击“实物ID管理”APP,对准变压器不锈钢标签上的二维码轻轻一扫,APP中瞬间就出现了设备技术参数、资产移交清册和调度命名编号。
“用‘实物ID’专用手持终端扫描设备二维码,所有设备的采购、建设、运维等各阶段业务流程的信息一目了然。”苗阳告诉记者。
以往验收一座新变电站,设备的台账资料他都要挨个手抄或拍照片,之后再逐个录入内网信息系统。“设备铭牌安装位置都不同,将设备参数信息录入信息系统更是需要下大力气,弯腰爬高都是家常便饭。”而现在,有了这个能够对电网资产信息统一编码的“神器”,他和同事们不仅录入信息不费劲了,维护台账信息也变得容易,台账信息的准确率也随之提高。
南京220千伏滨南变改扩建工程在6月16日正式启动投运,是国家电网公司选定的电网资产实物“ID”试点项目之一,也是全网首例从供应商生产制造源头为入网设备安装永久身份标签的变电工程,涉及主变、GIS、隔离开关、电抗器、避雷器等5类新增设备共计30台设备的实物“ID”标签制作安装以及应用验证工作。
对于电网设备来说,“ID”虽小,却是庞大的电网资产中最为详细的身份标识。截至2016年年底,国家电网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电网企业,资产规模达三万多亿,电网资产比重超过资产总额的三分之二,资产总体呈现出规模大、种类多、分布范围广、运行年限长等特点。
“家底”这么大,想要摸清楚就得费点脑筋。为了确保电网资产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长期安全运营,国家电网公司早在2008年就开始探索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理念,于2015年6月底全面建立成了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
设备“身份”唯一
管理成本不断优化
什么是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苗阳介绍说,这是资产管理理念,可以针对企业的各类资产,统筹协调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各个环节管理活动,实现资产成本、风险、效能、周期综合最优。对于电网企业来说,全寿命周期管理就是要强化电网资产的设计、施工、调试、运行全过程管控,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国家对电网企业监管的具体要求。
与国外相比,国家电网公司全网设备资产体量大,涉及专业多,管理链条长。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监察质量部质量处处长田洪迅告诉记者:“虽然各环节都有各自独立的专业编码,多数有特定的专业含义,能够满足本专业管理需求,但不能作为贯穿资产各环节的统一‘身份标识’,这也是目前公司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工作的一大瓶颈。”
比如一台变压器从采购到成为电网实物资产会被贴上诸如运检、营销、财务等部门发放的各类编码,这些编码所包含的信息各异,难免出现各环节信息链零碎和业务协同不足的问题。
想要解决这些问题,给电网设备发放权威的“身份证”,就变得至关重要。建设电网资产实物ID不仅有利于整合公司内部资源,准确掌握公司有效资产,辅助电网投资决策,还有利于强化源头风险控制,提升设备采购质量,夯实本质安全物质基础。
一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高度重视电网资产实物ID试点建设工作,各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指导试点单位开展流程优化调整、信息系统改造、物联网标签制作安装以及专业深化应用等各项工作,不断提升资产精益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