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上海市能源研究会和上海交通大学国际能源问题研究中心主办的“能源互联网论坛”上,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秘书长王益民介绍,正在积极推进战略和技术创新,加快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
目前在技术装备规划方面,提出了4个大类、18个子类、98项技术设备的研制内容、研制目标和实施计划。在关键技术研究方面,部署了17个全球能源互联网科技研发项目。这项研究工作从2014年开始,计划2018年前完成。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正在组织编制全球能源互联网标准体系路线图、标准体系表,研究发布标准体系规划。
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分“三个阶段”,2020年实现国内互联、2030年实现洲内互联、2050年实现洲际互联。
如果按实现2050年清洁能源占比80%的目标计算,每年可以替代240亿吨标准煤的化石能源,每年可减排667亿吨二氧化碳,全球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在115亿吨,仅为1990年的二分之一。其中,我国可以将碳排放峰值控制在105亿吨左右,峰值降低20亿吨;碳排放达到峰值的时间可从2030年提前至2025年左右。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将为我国经济增长和电力产业发展带来有利契机。到2050年,全球累计电力投资规模将超过50万亿美元。我国在2016年至2025年每年投资近1万亿元,按电网、电源投资1:1的比例,合计每年投资可达近2万亿元。每年可拉动GDP增长超过1个百分点。
随着技术不断突破和产业日益成熟,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具备了很多有利的条件。
特高压工程技术的经济性在我国已经得到全面印证,印度、巴西等其他国家也在加快推进。目前正负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距离可达5000公里,容量可达1500万千瓦,世界各大清洁能源基地与负荷中心都在特高压输送范围内。另外,电网智能控制、大规模储能等技术不断突破,能够适应清洁能源大规模介入并保障电网安全运行。世界已形成北美、欧洲、俄罗斯-波罗的海三个特大型互联电网以及各地跨国互联电网,这些都将成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来源:电缆网 2016-08-31 编辑:全球电气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