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陆续出台电池安全新规影响我国锂电池出口

2016/8/18 17:38:25

据悉,对于近年来异军突起的锂电池产业,由于其自身易燃易爆的特殊风险,各国安全监管也日趋严苛。今年年初以来,各国陆续出台一系列针对电池及相关产品的技术和安全新规。宁波检验检疫部门提醒,这些新规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亟待重视。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电池生产和输出国,仅浙江地区今年上半年出口的各类原电池和蓄电池金额就超过5.8亿美元,而涉及电池的电动工具、通讯器具及电动平衡车等机电产品更是浙江省重要出口产业。
2016年2月,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突发通告,因锂电池火灾事故频发,要求所有在美销售的平衡车须符合UL认证,其锂电池也需符合UN38.3认证,否则将被扣留或召回。由于新规未设过渡期,浙江省200余家企业遭遇冲击,出口中断。而欧盟新版电池指令的全面实施,对浙江省数十亿美元的出口电动工具产业影响也在持续。
目前,国内市场电动工具使用锂电池的比例仅约两三成,新指令实施后,使用镍镉电池的输欧电动工具将因为镉超标而受阻。而锂电池价格接近镍镉电池两倍,运输和认证要求也更高,更换电池将导致成本大增,竞争优势弱化。同时,由于电流特性差异,更换使用锂电池需对电路重新设计,技术难度和成本投入较高。
     我国锂电池年产量仅次于日本和韩国。今年上半年,浙江省锂电池出口已达9500万美元,同比增长达88%。据行业人士测算,运输安全新规实施后,锂电池及相关电子设备制造商的运输成本将提升20%。

   

  来源:电缆网 2016-08-18  编辑 :全球电气资源